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

火中物

都市生活

遙遠的天邊,朝陽懶懶散散的升起,剛剛冒出半個腦門。
酡紅的朝霞橫跨天空。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75章 哪怕要逆著光,也要在風暴中遠航

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 by 火中物

2021-3-30 22:10

  戰爭的第壹天,二十四小時裏,雙方的炮火互相轟擊了八萬六千四百秒,從未有過剎那止歇。
  這看起來已經是大決戰的模樣了。
  但人類卻深知這只不過是復眼者的第壹步試探,只是這試探的強度強到讓人難以承受,並為之而感到痛苦。
  人類已經用壹百年證明了自己的快速學習和對星系的深度開發能力。
  人類走了壹條與復眼者的“拿來主義”截然不同的道路,不是那麽狂熱的實用派。
  當復眼者決定吸收某種科技時,通常會用生物學知識直接解決問題,讓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即可。
  復眼者依靠生物科技走捷徑,已經沖出室女座本星系團,統治這片龐大的疆域不知道多少年。
  他們沒有必要再去費力不討好的“學習”。
  這是復眼文明的特點。
  至於宇宙的本質是什麽,為什麽這些東西能達到這種效果,那不重要。
  人類凡事追求本質,面對任何新事物,都盡可能的想先把其原理搞明白,再化為己用。
  不同的原理會孕育出不同的科技產物。
  深入到微觀世界“底層”的超低能級底弦能,亦或是超微觀歐莫粒子(三十世紀初期壹位名叫歐莫的物理學家發現的壹種按照不同排列組合,可組成不同編號底弦能的基本粒子,將微觀世界的波粒二象性再度顛覆,同時某種意義上又摧毀了弦理論)程度的質能轉化和合成技術,讓人類解決了絕大部分宇宙物質材料的合成工藝。
  人類可以任意的改造行星,不會再輕易的因為資源短缺和能源不足而陷入困境。
  同時,宇宙中始終有壹部分物質是人類無法復制的,其中典型代表便是迷族核心、巴納德星的奧氏同位素、天然量子晶片等等……
  這些以歐莫粒子之下的微觀世界等級劃分的特質材料,造成了人類在龐大的晨風帝國疆域內,以大則星區,小則行星系,再小則是每個不同的行星都會呈現出不同的差異化。
  復眼者在百年戰爭中已經吃了不少類似差異化的虧。
  各種“土特產”用到人類手中,會有千變萬化。
  譬如漿磁詭雷首次出現時,就將壹艘落單的棱艦整整困了八年。
  所以復眼者每次進攻壹個人類力量格外強大的星系時,多少都會先進行足夠的試探,不斷加深對該行星系的深度了解,反過來豐富自身的科技信息庫,將人類的東西不斷存儲進自己的文明記憶,以免某些時候又重蹈覆轍。
  大決戰第壹天的試探,是復眼者求穩的策略,但同時也是歷次雙方戰爭中,人類獲得最大量測試信息的好機會。
  當復眼棱艦開始涉險突進時,往往就表示他們已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以適當冒險,並發動總攻了。
  不過復眼者攻破DF-711堡壘星艦也用時兩月余,以影子星系如今真正的兵力,敵艦數量也“僅有”三萬余艘,雙方兵力懸殊差距變小了。
  如果復眼者不想在最後時刻功敗垂成,必不會貪功冒進,如此強度的試探還會持續壹段時間。
  戰爭,永遠鑄就史詩。
  在第壹個二十四小時裏,從星系內部沖出去的不只洪流特攻隊。
  第八小時,由壹艘特種巨艦,九千艘主戰艦,三萬六千艘護衛艦組成的東區第壹C級艦隊——大風艦隊,在指揮官葉風中將的率領下,也以類冥王星軌道完成加速,進入超曲運動,並順利穿越曲率亞空間,出現在棱艦陣列的後方。
  影子星系軍隊體系的C級艦隊屬常規兵力的壹個分級,特指主戰艦數量在壹千以上,壹萬以下的常規戰力。
  大風艦隊隸屬正東戰區,為正東戰區中的最強C級艦隊,擁有最優秀的指揮官,艦船在壹個月前剛剛接受了全面改造,也有最先進的裝備。
  大風艦隊中的特種巨艦,正是剛剛研發成功的黑洞自旋子炮。
  黑洞研究院壹共制造了十門自旋子炮,分別被大風艦隊與另外九支C級艦隊列裝。
  在前八個小時裏,除大風艦隊之外,另外九支艦隊已經先後出發。
  但很遺憾的是,其中四支先行者在拖著特種巨艦嘗試曲線加速進入亞空間時出了意外,類曲率引擎控制不可避免的失控,進而導致裝載了黑洞自旋子炮的巨艦解體爆炸,並將附近撐開曲率泡的拖曳艦隊吞噬。
  這四支隊伍的犧牲並非毫無意義。
  飛行科學院汲取經驗教訓,不斷改良算法,才終於成功計算出讓特種巨艦於小範圍內執行曲線運動,並順利達到光速沖入亞空間的辦法。
  但接下來又有三支艦隊在嘗試通過亞空間穿越戰區時,受到外部戰區能量和紊亂空間的沖擊,遭遇亞空間短暫崩塌而提前跌出亞空間,並落入敵方作戰單位的包圍,亦或是直接撞擊在敵我雙方的集火彈道上。
  另外還有兩支艦隊幾乎成功落位。
  但其中壹支落位時黑洞炮發生不明故障,未能開火。
  另壹支艦隊找到了故障原因,並特別加厚了黑洞自旋子發生器主控芯片的外部防護層,以防止被漿磁詭雷造成的異磁場幹擾。
  第九支艦隊幾乎成功,黑洞自旋子炮只差十秒就充能完成,但卻還是被蜂擁而至的刀鋒螂提前擊破,以至於功虧壹簣。
  負責最後壹門黑洞炮的大風艦隊肩上的擔子突然重了起來。
  這是黑洞自旋子炮開發第壹階段開發完成後的首次試驗,如果大風艦隊再失敗,那麽研究院便不得不重新制造第二批初代黑洞自旋子炮,至少需要耗時三周。
  三周後會發生什麽,誰也無法預料。
  即便第二代制造成功,又需要壹輪新的測試,也不知能否達成目的。
  9月18日,地球北京時間下午六點三十三分零七秒,大風艦隊抵達光速,進入亞空間。
  剛剛折返休整不足半小時,成員尚余壹萬二千余人的洪流特攻隊幾乎同時出發,也進入亞空間。
  六點三十三分十二秒,大風艦隊出現在被命名為DL333號棱艦的後方7.2光秒的位置。
  比原定目標地稍遠了0.2光秒,原因是艦隊在亞空間飛行時,受幾乎同步進入亞空間的洪流特攻隊造成的縱波幹擾,稍微偏離方向,但問題不大。
  在落位減速時的劇烈震顫中,身處黑洞炮巨艦內,同樣百余歲且身經百戰的女中將葉風雙手扶住欄桿,口中快速匯報消息與下達命令。
  “大風艦隊定位成功!旋流超曲運動誤差率1.72%,誤差分析報告已提交。黑洞炮開啟充能!開啟統壹力護盾、類曲率膜層護盾!輝光彈幕炮齊射開火!組成掩護通道!”
  艦隊首席情報員同步匯報,“已檢測到DL333號附近三百光秒內出現大量短程折躍波動,共計十五萬剛誕生的新型刀鋒螂即將抵達!敵艦後置幹擾炮已開始充能,第壹批暗能量吞噬雲團將在六秒後成形!”
  葉風面無表情,只下達命令,“巨艦執行第三類Z型曲線機動。主戰艦與護衛艦以第六雪花陣型散開,組三重聚合護盾網,前進!”
  情報監控投影中,前方氤氳霧團般的暗能量塊先是以綠豆大小分散出現,部分擋在大風艦隊的前進道路上,還有少部分則在後方。
  等這些暗能量霧團徹底成型,將會把這壹方直徑近兩百萬公裏的空間徹底變成壹團短暫的暗能量黑洞。
  但大風艦隊已經開始曲線推進,巧妙避開附近逐漸擴散的暗能量塊,持續前進。
  監控系統中,又能見十五萬刀鋒螂星星點點出現在艦隊正前方。
  此時特種巨艦頂端圓球正吞吐電弧,黑芒閃爍。
  這正是黑洞炮的炮口。
  黑洞炮從開始充能,到引導發射,需要二十秒時間。
  艦隊的任務,是在這二十秒時間內護送巨艦抵達棱艦後方十萬公裏以內,再順利開炮。
  在這十五萬刀鋒螂脫離折躍僵直狀態之前,主戰艦與護衛艦率先開火,海量能量武器宣泄而出。
  若是之前的刀鋒螂,第壹波能量武器的炮擊將會對刀鋒螂造成重創。
  但這次新型刀鋒螂體表護盾又增加了新的特性,集火後僅成功擊落兩萬余只。
  十二萬余刀鋒螂開始挪移機動,並罕見的撐起閃爍銀芒的骨盾。
  在與洪流特攻隊交手後,復眼者真正重視起人類的殺傷力來。
  刀鋒螂舉盾不但代表著復眼正在吸收人類的戰爭藝術,同樣代表對方認可了人類士兵有與刀鋒螂正面壹戰的資格。
  十二余萬刀鋒螂迅速提速至近光速,然後在宇宙中化作十二余萬道銀色流星,向大風艦隊撲去。
  雙方短兵相接前三秒,大風艦隊的炮火驟然停火,下壹剎那,壹萬二千余星影戰士組成的洪流特攻隊悍然跳出曲率亞空間,出現在刀鋒螂的沖鋒路線上。
  洪流特攻隊指揮官,少將龐德高舉右手,“洪流特攻隊落位成功!開始阻敵!”
  彭中雲果斷下令,“自由攻防,務必擋住敵機,不讓壹只刀鋒螂靠近重炮艦!”
  “收到!”龐德通過量子引力波復合網絡下令,“全員開啟高機動模式!能源過載比30%,神經鏈接過載比30%。三型自由防護陣!堅持二十秒!絕不放過壹只刀鋒螂!上!”
  下壹剎那,壹萬二千臺星影戰甲曲率引擎與介質引擎全開。
  壹萬二千個影子,開始在宇宙中變幻出無數折線,交織為壹張大網。
  無數可以撕裂空間紊亂引力線的中小型黑洞炸彈與引力紊亂彈被撒將出去,將數量十倍於己的敵人短暫困在了這壹方宇宙。
  混戰,再度開始。
  這邊,艦隊隨著武器停歇,引擎動力大漲,往前推進的速度驟然加快。
  與此同時,數十道或遠或近的白色光束穿越已然彌漫開的暗能量雲團,先後往特種巨艦筆直轟來。
  白色光束正是陳鋒在上條時間線見過的武器,飛行速度快於光速。
  說來也是湊巧,上條時間線中,同樣率領大風艦隊的葉風正是陣亡在這同壹種炮火之下。
  但是,伴隨大風艦隊陣型變動,數十架主戰艦悄然完成挪位,已然正好擋在白色光束與巨艦的路線正中。
  這些主戰艦並未被輕易融化蒸發。
  流光溢彩的能量護盾死死頂住了光束的沖擊。
  兩者的交界處灼熱光芒與閃電迸發,恍如恒星爆炸。
  是的,人類的護盾技術進步了,能短暫頂住了。
  艦隊繼續向前推進,並抹過更多暗能量雲團,開始遭遇海量蜻蜓戰機。
  每艘主戰艦上的數萬種中近程連發能量機炮與微型導彈怦然發射。
  艦隊開始在太空中制造出壹層壹層絢爛的爆破雲。
  艦隊沖開這些爆破雲繼續推進,如同在火場裏沖鋒的消防車。
  黑洞炮頂端的圓球上吞吐的黑芒與電漿開始變得越來越刺眼,裏面正有無數性質與黑洞視界邊緣的粒子十分相似的物質正在極小的範圍內高速旋轉。
  圓球內部的引力環境,同樣龐大到了極致。
  隨著大風艦隊與DL333棱艦的距離越來越近,開始有更多的小型復眼單位蜂群般撲來。
  雙方交火越來越激烈。
  暗能量霧團壓制的空間面積越來越大。
  大風艦隊外圍艦船組成的復合護盾時不時被滲透,時不時有艦船被拉進去,再被撕扯成碎片與基本粒子。
  前方DL333棱艦與其他棱艦後端再度張開壹角,伸出壹根金屬棍。
  金屬棍的頂端,正有個氣泡狀的物事逐漸擴散。
  這是陳鋒從未見過的新型武器。
  氣泡仿佛被吹破,靠近棱艦的壹側爆開,然後開始以似慢實快的速度,在宇宙裏晃晃悠悠飄向特種巨艦。
  剎那後,宇宙中飄滿了上千如此氣泡。
  但大風艦隊已有預案。
  人類將其稱之為反物質幹涉泡。
  壹旦被其靠近,強大的粒子流將如同電流般瞬間遊走整個艦身,將壹切物質稍微“反物質化”,進而引發劇烈爆炸。
  這是涉粒子炸彈更直接的變種。
  在隔空投放技術被《晨風》死死克制之後,復眼者也升級了自己的戰術。
  這個東西,擋不了。
  但壹艘又壹艘高速護衛艦突然從艦隊中部沖了出去,正落位在幹涉泡的途徑路線上。
  轟然爆炸。
  可怕的爆炸在宇宙中又交織成了群星。
  大風艦隊抵達十萬公裏。
  “黑洞自旋子炮充能完畢!開炮!”
  被人類寄予厚望的黑洞自旋子炮第壹次於宇宙中綻放光輝。
  壹道漆黑質能流劃破長空,於0.333……秒後抵達棱艦,瞬間融化棱艦外層的護盾,再如潮水般揮灑在棱艦外殼上。
  大風艦隊中央部分特別加裝了眾多探測設備的改裝護衛艦上無數設備同時亮起灼目光芒,代表這些探測儀器正在瘋狂收集信息。
  另壹些小型護衛艦則突然再度爆發加速,以接近三分之二的光速往敵艦撞去,沿途還強行破開自身的類曲率泡,對外發送導彈與能量武器。
  人類沒指望黑洞炮能輕易摧毀對方,只要在黑洞炮轟擊的同時與剎那後,盡可能測試出更多其他武器造成的改變即可。
  再十秒過去,黑洞自旋子炮上的黑芒熄滅,宣告這壹炮的威能結束。
  沒有第二炮了。
  不是沒有能量,而是黑洞炮頂端炮口的聚能球只能承受壹次發射的強度。
  如果強行推動第二炮,必然引發劇烈爆炸,制造出壹個強度遠超普通暗能量黑洞炸彈的純物理黑洞炸彈。
  那麽自己人也都沒了。
  與此同時,無數測試報告繼續雪片般通過量子網絡飛往影子星系內,並被繁星和研究人員們收羅起來。
  “敵艦外殼溫度改變……”
  “硬度改變……”
  “韌性指數改變……”
  “常規震蕩中子彈撞擊後釋放的能量光束波長改變……”
  這所有情報匯聚成了壹份測試進度分析。
  25%。
  55%。
  75%。
  100%!
  “測試完成!”
  另壹邊,洪流特攻隊得不到其他艦船與堡壘的火力掩護,面對十倍余己的兵力終究落在下風,在這20秒內便已迅速折損超過兩千人。
  並且有越來越多的刀鋒螂掙脫糾纏,並成功脫離紊亂區,開始進入折躍狀態,往大風艦隊的方向跳躍而至。
  葉風微笑著摁下開關,第二次啟動黑洞炮。
  與此同時,她通過量子通訊說道:“我已完成任務,我艦隊已深入敵艦腹地,已被數十億敵人中小型作戰單位包圍,刀鋒螂已經脫困。我們即將沖鋒,執行最後測試,請洪流特攻隊迅速撤離。”
  下壹剎那,戰損比已然達到50%的大風艦隊再度往前推進。
  越來越多的刀鋒螂甩開自己的對手往這邊追來。
  洪流特攻隊主動放棄糾纏,開始往遠處撤離,並執行大範圍曲線機動,準備切入曲率亞空間再回星系內。
  十五秒後,第二次,但卻混亂到毫無規則,更無法鎖定方向的物理黑洞爆破將DL333棱艦吞沒其中。
  又十秒後,亂流消散。
  錚亮的棱艦依然屹立在宇宙中。
  再五秒。
  壹支由蓋烏斯·尤裏烏斯上將率領龐大的B級艦隊出現在DL333棱艦的下方。
  蓋烏斯利用剛才的大爆炸作為掩護,並冒著極其可怕的紊亂流風險,將自己的艦隊拉到此地,執行下壹步圍攻。
  在此之前,蓋烏斯的凱撒艦隊本就壹直在做曲線機動。
  葉風成功引爆第二次爆炸的瞬間,指揮部便快速決策,決定擴大戰果,讓蓋烏斯來完成下壹輪測試。
  此時凱撒艦隊共有六萬三千余艘主戰艦,三十六萬余艘護衛艦,以及三百余萬架高性能戰機。
  “凱撒艦隊抵達預訂目標,穿梭戰損比31.32%。剩余戰艦保存狀況完好,即將執行第二輪深度測試!超大質量恒星日冕炮開始充能!”
  這,便是戰爭第壹天裏,看似微不足道,但實則壯烈至極的史詩。
  第三天,沈長河上將利用堡壘艦炸出來的掩護通道,率領人類目前體型僅次於DF-711堡壘星艦的大型作戰單位無畏泰坦艦入場,完成了奇美拉液導彈的測試,以及第二次太空植物網的鋪設。
  第七天,勞倫斯·丹妮芙中將率領C級渴望艦隊沖了出去,成功的將八艘主戰艦快速組裝為超新星恒星聚能炮。
  很可惜,這次測試失敗了。
  聚能炮的充能時間長達39秒,留給復眼者的時間太多了。
  組合巨炮慘遭摧毀。
  測試失敗後,渴望艦隊撤離失敗,被壹支數量達到十萬只的次新改進型刀鋒螂隊伍糾纏上。
  重新補充人員至壹萬五千人的洪流特攻隊再度出動,以付出近半數人為加,成功掩護渴望艦隊半數戰艦撤離。
  陳鋒壹直看著,再看著。
  為了讓自己保持冷靜,他只能將更多精力全部投入到教學中。
  理智告訴他,他不能放棄宇宙學的課程,但情感卻又讓他在看書時坐立難安,根本無法集中註意力。
  他想培養出更多的精銳戰士。
  但從他這裏走出去的學員卻很少能壹直活著。
  就連龐德也數次被轟斷脊椎或者四肢,只是每次都剛好僥幸的活了下來,並及時得到救治。
  戰爭的第十二天,差不多到了指揮官們推測的試探結束之日。
  棱艦再度發生了變化,其中壹艘前半段金字塔結構完整打開,從裏面晃晃悠悠飄出個仿佛縮小版棱艦的尖錐形物事。
  這是在漫長的百年戰爭中,人類第壹次見到的東西。
  充能大約幾分鐘後,壹縷指頭大小的細微光芒從尖錐物事的頂端迸射而出,照在了組成鎖鏈陣的XL795號堡壘艦上。
  嘭!
  只壹炮。
  堡壘艦炸開了。
  “超強脈沖能量反應……”
  “億度高溫反應……”
  “堡壘艦的爆破方式為自震蕩……”
  “該武器的理論破壞值上限是行星!”
  “它可以瞬間摧毀壹枚中大型行星!”
  五秒鐘後,軍事科學家們得出結論。
  這門尖錐炮被命名為脈沖震蕩碎星炮。
  其釋放的能量性質類似於奇點亦或是白洞。
  其放射的收束光芒,是壹種介乎於能量和物質之間的物事。
  可在釋放之前,該棱艦所在的宇宙空間內並未發生高能反應。
  只有壹個解釋,碎星炮的能源供應是復眼者“借”來的。
  被“借”走能量的,應該是黑洞,但卻不是相隔不算太遠的巨大物理黑洞,而是銀心。
  碎星炮的本質,依然是對統壹力的運用。
  面對此情此景,部分人感到徹骨深寒的絕望。
  這時候陳鋒站了出來。
  他緩緩說道:“這是超階文明賜予復眼者的武器,與穹頂壹樣。這是我迄今為止看到的,對方最大的底牌。我不知道他們還有多少底牌,但我們又掀開了壹張。”
  前壹秒還有些頹喪的部分軍人們,瞬間恢復鬥誌。
  是的,我們做到了!
  就在此時,深空遠處壹點寒芒閃現。
  壹艘看起來挺粗制濫造,但長條狀的艦身上裝滿各型各狀機炮武器的飛船由遠及近。
  “第七星區,XC2321-RD78221航線37415號搬運者艦船,前來報道!在我的背後,還有至少壹千三百億艘搬運者艦船!我們已經送走親人,我們也要參戰!”
  壹千三百億艘搬運者艦船。
  這是人類活躍在附近數個星區內尚存的全部搬運者。
  壹些人還很遠,可能幾十年後才能抵達。
  壹些人卻已近在咫尺,甚至比陳鋒還先到。
  每艘船上少則幾人,多則十余人。
  他們本該切斷聯系悄然遠遁,但他們去而復返。
  每壹個人,都想捍衛這塊人類最後的繁華,保存最後的希望。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